- 媒體新聞 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新聞
智慧工地市場調研報告 2022年智慧工地行業前景及趨勢分析
來源:中研網 發表于:2022-03-15 瀏覽1064次 |
智慧工地行業投資前景、智慧工地市場規模如何?在全球科技進步的浪潮驅動下,建筑行業作為支柱產業,工業化、智能化、數字化將成為其發展轉型的主攻方向。加強技術創新,提升信息化水平等推動智慧工地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的重點任務。
智慧工地市場調研報告 2022年智慧工地行業前景及趨勢分析
智慧工地是運用信息化手段,通過三維設計平臺對工程項目進行精確設計和施工模擬,圍繞施工過程管理,建立互聯協同、智能生產、科學管理的施工項目信息化生態圈,并將此數據在虛擬現實環境下與物聯網采集到的工程信息進行數據挖掘分析,提供過程趨勢預測及專家預案,實現工程施工可視化智能管理,以提高工程管理信息化水平,從而逐步實現綠色建造和生態建造。
智慧工地行業的上游行業主要為計算機、互聯網及監控器材等產業,上游行業的技術開發能力和加工水平將直接影響到智慧工地企業原材料或半成品的質量,乃至整體最終產品的質量、成本和使用效果。智慧工地行業下游行業主要是建筑施工、企業管理等行業。
智慧工地興起的初衷,就是要解決困擾傳統工地的沉疴。所謂智慧工地,是指一種基于信息技術,圍繞建筑工程項目全生命周期,建立支撐現場管理、互聯協同、智能決策、數據共享的信息化系統,以此實現信息技術與現場管理深度融合的新型施工管控模式。
智慧工地是“智慧城市”和“互聯網+”理念在建設工程領域的具體呈現,亦是新基建的重要一環,勢必在政策利好之下加速前行。智慧工地興起的初衷,就是要解決困擾傳統工地的沉疴。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新型城鎮化建設的積極推進,全國各地建筑工地數量和規模不斷擴大。與此同時,建筑工地安全事故頻發、建筑質量問題頻出,建筑工地揚塵、噪聲擾民等問題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近年來,隨著基礎設施建設增速的放緩,智慧城市正在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動能,因而被多個國家和地區列入戰略發展規劃,多個智慧城市試點項目,作為智慧城市在工程領域延伸的智慧工地,將直接受益于我國智慧城市的發展,未來前景十分廣闊。
智慧工地市場規模狀況分析
2020年中國建筑業總產值達到26.39萬億元,約占當年GDP的四分之一。2020年2月22日,工信部在召開的加快推進5G發展,做好信息通信業復工復產電視電話會議上強調,加快推動“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通信行業積極探索推出5G+智慧工地等多種創新應用。2020年7月28日,國家十三部委聯合發文指出,要加大智能建造在工程建設各環節應用,形成全產業鏈融合一體的智能建造產業體系,提升工程質量安全、效益和品質,實現建筑業轉型升級和持續健康發展。2020年底行業市場規模達138.6億元,同比上年增長14.6%。
智慧工地推動建筑業迎來發展新機遇
建筑業總體上偏向于高消耗、低技術、高投入、低產出的傳統粗放型發展模式,面對以信息化、智能化、數字化為核心的新基建,觀念轉變面臨著巨大的考驗和一系列挑戰。建筑業的數字化轉型升級迫在眉睫,建筑業必須通過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數字化等現代化技術提高技術創新能力。要從根本上實現建筑業節能減排、降本增效的目的,唯有構建新型生產方式,提升資源配置效率。
今后,在5G技術全面商用化的助推下,建筑業將全面提高數字化水平,著力增強BIM、大數據、智能化、移動通訊、云計算、物聯網等信息技術集成應用能力,建筑業的信息化、智能化、數字化將取得突破性進展,更好實現成熟的一體化行業監管服務平臺,數據資源利用水平和能力都會有明顯提升。
加快新型建筑工業化背景下,工業化4.0技術助力智慧工地建設。“大物移云”是將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等技術結合,借助該技術,智慧工地可以實現智能化監控和管理。以某工地為例,通過智能硬件實時采集數據,實現工地業務數字化;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對數據進行處理、分析,幫助管理者實現智能化管理。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北京國家雪車雪橇中心(冬奧場館)、武漢京東方生產線等項目均使用智慧工地助力施工。
智慧工地行業研究報告旨在從國家經濟和產業發展的戰略入手,分析智慧工地未來的政策走向和監管體制的發展趨勢,挖掘智慧工地行業的市場潛力,基于重點細分市場領域的深度研究,提供對產業規模、產業結構、區域結構、市場競爭、產業盈利水平等多個角度市場變化的生動描繪,清晰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