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PON技術 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技術論壇 -- EPON技術
- 上一篇:防靜電安全知識
- 下一篇:10G PON將在寬帶市場中占據“霸主”地位
簡單了解物聯網
來源:金錢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發表于:2010-05-16 瀏覽4876次 |
1、定義
物聯網的英文名稱為“The Internet of Things”,簡稱:IOT。由該名稱可見,物聯網就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這包括兩層意思:第一,物聯網的核心和基礎仍然是互聯網,是在互聯網基礎之上的延伸和擴展的一種網絡;第二,其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了任何物品與物品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因此,物聯網的定義是通過射頻識別(RFID)裝置、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相連接,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
2、物聯網中的“物”
這里的“物”要滿足以下條件才能夠被納入“物聯網”的范圍:
要有相應信息的接收器
要有數據傳輸通路
要有一定的存儲功能
要有CPU
要有操作系統
要有專門的應用程序
要有數據發送器
遵循物聯網的通信協議
在世界網絡中有可被識別的唯一編號
3、“物聯網”概念的發展歷程
物聯網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具體而言,“物聯網”是通過在物品上嵌入電子標簽、條形碼等能夠存儲物體信息的標識,通過無線網絡的方式將其即時信息發送到后臺信息處理系統,而各大信息系統可互聯形成一個龐大的網絡,從而可達到對物品進行實時跟蹤、監控等智能化管理的目的。換句話說,“物聯網”可實現人與物之間的信息溝通。
美國總統奧巴馬就任后,提出了“物聯網”的經濟振興計劃,啟動投資110億美元智能電網的研究與建設。2009年1月8日,IBM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由于智慧地球將帶動信息產業與經濟發展,把感應器嵌入和裝備全球每個角落的電網、鐵路、橋梁、公路等設施中,并且被普遍連接,形成所謂“物聯網”。“互聯網+物聯網”=“智慧地球”。至此,全世界掀起了智慧地球研究與實踐的熱潮。
2009年6月,日本提出“i-Japan”計劃。GE、Intel、Google、西門子等信息產業巨頭也投入智能電網業務。2009年秋,北京國際通信展,中國移動正式推出關于“物聯網”的家庭安防等應用。由此可見,無論是奧巴馬的物聯網“經濟促進論”、溫家寶總理提出的“感知中國”,日本政府提出的“i-Japan”,還是IBM的“智能化地球”,都蘊含了各國對于“物聯網”傳播的熱切期待。
4、物聯網認識方面的誤區
目前關于物聯網的認識還有很多誤區,這也直接影響我們理解物聯網對物流業發展的影響。
誤區之一
把傳感網或RFID網等同于物聯網。事實上傳感技術也好、RFID技術也好,都僅僅是信息采集技術之一。除傳感技術和RFID技術外,GPS、視頻識別、紅外、激光、掃描等所有能夠實現自動識別與物物通信的技術都可以成為物聯網的信息采集技術。傳感網或者RFID網只是物聯網的一種應用,但絕不是物聯網的全部。
誤區之二
把物聯網當成互聯網的無邊無際的無限延伸,把物聯網當成所有物的完全開放、全部互連、全部共享的互聯網平臺。實際上物聯網絕不是簡單的全球共享互聯網的無限延伸。即使互聯網也不僅僅指我們通常認為的國際共享的計算機網絡,互聯網也有廣域網和局域網之分。
物聯網既可以是我們平常意義上的互聯網向物的延伸;也可以根據現實需要及產業應用組成局域網、專業網。現實中沒必要也不可能使全部物品聯網;也沒必要使專業網、局域網都必須連接到全球互聯網共享平臺。今后的物聯網與互聯網會有很大不同,類似智慧物流、智能交通、智能電網等專業網;智能小區等局域網才是最大的應用空間。
誤區之三
認為物聯網就是物物互聯的無所不在的網絡,因此認為物聯網是空中樓閣,是目前很難實現的技術。事實上物聯網是實實在在的,很多初級的物聯網應用早就在為我們服務著。物聯網理念就是在很多現實應用基礎上推出的聚合型集成的創新,是對早就存在的具有物物互聯的網絡化、智能化、自動化系統的概括與提升,它從更高的角度升級了我們的認識。
誤區之四
把物聯網當成個筐,什么都往里裝;基于自身認識,把僅僅能夠互動、通信的產品都當成物聯網應用。如,僅僅嵌入了一些傳感器,就成為了所謂的物聯網家電;把產品貼上了RFID標簽,就成了物聯網應用等等。
5、物聯網用途
物聯網用途廣泛,遍及智能交通、環境保護、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業監測、老人護理、個人健康、花卉栽培、水系監測、食品溯源、敵情偵查和情報搜集等多個領域。
國際電信聯盟于2005年的一份報告曾描繪“物聯網”時代的圖景:當司機出現操作失誤時汽車會自動報警;公文包會提醒主人忘帶了什么東西;衣服會“告訴”洗衣機對顏色和水溫的要求等等。億博物流咨詢生動的介紹物聯網在物流領域內的應用,例如一家物流公司應用了物聯網系統的貨車,當裝載超重時,汽車會自動告訴你超載了,并且超載多少,但空間還有剩余,告訴你輕重貨怎樣搭配;當搬運人員卸貨時,一只貨物包裝可能會大叫“你扔疼我了”,或者說“親愛的,請你不要太野蠻,可以嗎?”;當司機在和別人扯閑話,貨車會裝作老板的聲音怒吼“笨蛋,該發車了!”
物聯網把新一代IT技術充分運用在各行各業之中,具體地說,就是把感應器嵌入和裝備到電網、鐵路、橋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統、大壩、油氣管道等各種物體中,然后將“物聯網”與現有的互聯網整合起來,實現人類社會與物理系統的整合,在這個整合的網絡當中,存在能力超級強大的中心計算機群,能夠對整合網絡內的人員、機器、設備和基礎設施實施實時的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礎上,人類可以以更加精細和動態的方式管理生產和生活,達到“智慧”狀態,提高資源利用率和生產力水平,改善人與自然間的關系。
毫無疑問,如果“物聯網”時代來臨,人們的日常生活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然而,不談什么隱私權和輻射問題,單把所有物品都植入識別芯片這一點現在看來還不太現實。人們正走向“物聯網”時代,但這個過程可能需要很長的時間。
業內專家認為,物聯網一方面可以提高經濟效益,大大節約成本;另一方面可以為全球經濟的復蘇提供技術動力。目前,美國、歐盟、中國等都在投入巨資深入研究探索物聯網。我國也正在高度關注、重視物聯網的研究,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有關部門,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方面正在開展研究,以形成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的政策措施。
中國移動總裁王建宙反復提及,物聯網將會成為中國移動未來的發展重點。他表示將會邀請臺灣生產RFID、傳感器和條形碼的廠商和中國移動合作。據他介紹,運用物聯網技術,上海移動已為多個行業客戶度身打造了集數據采集、傳輸、處理和業務管理于一體的整套無線綜合應用解決方案。最新數據顯示,上海移動目前已將超過10萬個芯片裝載在出租車、公交車上,形式多樣的物聯網應用在各行各業大顯神通,確保城市的有序運作。在上海世博會期間,“車務通”將全面運用于上海公共交通系統,以最先進的技術保障世博園區周邊大流量交通的順暢;面向物流企業運輸管理的“e物流”,將為用戶提供實時準確的貨況信息、車輛跟蹤定位、運輸路徑選擇、物流網絡設計與優化等服務,大大提升物流企業綜合競爭能力。
此外,在“物聯網”普及以后,用于動物、植物和機器、物品的傳感器與電子標簽及配套的接口裝置的數量將大大超過手機的數量。物聯網的推廣將會成為推進經濟發展的又一個驅動器,為產業開拓了又一個潛力無窮的發展機會。按照目前對物聯網的需求,在近年內就需要按億計的傳感器和電子標簽,這將大大推進信息技術元件的生產,同時增加大量的就業機會。
(來源:金錢貓科技)